231120,还款责任之连带辨析

 

裁判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裁判时间:2022年10月
案号:(2022)最高法民再91号

【一审法院判决】
一审法院判决:一、黄某荣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B公司支付服务费28989871.02元;二、A公司对黄某荣上述第一项付款义务承担连带责任。案件受理费186749.36元,由黄某荣、A公司共同负担。

【二审法院认为及判决】
二审法院认为:关于本案的法律适用,B公司系设立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司法人,本案系涉港案件。因案涉《咨询中介协议》的履行在内地,各方当事人在本案一审中一致选择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法律,故本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法律。
二审的争议焦点为:一、《咨询中介协议》的法律效力;二、B公司是否有权主张服务报酬;三、A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连带付款责任。
第一,关于《咨询中介协议》法律效力。案涉《咨询中介协议》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B公司虽为香港公司,但本案所涉投融资居间介绍及咨询事宜不属禁止或限制准入范围,故未在内地登记经营不足以构成《咨询中介协议》无效。
第二,关于B公司是否有权主张服务报酬的问题。各方核心争议在于《咨询中介协议》约定的“E公司股权投融资项目”是否包含资产重组方式,还是仅指引入外部资金。二审法院认为,《咨询中介协议》关于“投融资项目”的约定并不清晰,应结合案涉协议签订背景、履行情况等方面予以综合判定。首先,从《咨询中介协议》的签订背景来看,因黄某荣、A公司等关联公司陷入巨额债务危机,黄某荣为解决债务纠纷,委托B公司开展相关融资咨询服务。因此《咨询中介协议》的签订目的在于解决债务纠纷,对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债务危机并没有限定,而投融资包括多种方式,现黄某荣主张《咨询中介协议》中约定的投融资项目仅指引入外部资金,不包括内部资产重组方式,缺乏有效证据予以支持。其次,从履行情况来看,B公司在《咨询中介协议》签订前,已委托I公司开展一系列招商洽谈等工作,在此过程中,B公司向黄某荣、A公司推荐了C公司董事长王某群。结合各方往来邮件,A公司向I公司李某发送了相关资产重组方案、调解协议以及与C公司之间签订的财务顾问协议。虽然,B公司和I公司并未直接参与草拟重组方案,但B公司的服务工作对促进重组计划、解决债务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次,从各方事后协商的录音情况来看,黄某荣从未以B公司未完成外部资金引入为由否认B公司可获得收益,且黄某荣还表示B公司收取的报酬应不少于C公司所获报酬的30%。虽然,黄某荣认为上述报酬应当由C公司支付,但各方对此并无明确约定。基于B公司开展案涉融资咨询服务,系接受黄某荣委托,黄某荣亦由此最终解决了债务危机,故B公司有权依据《咨询中介协议》要求黄某荣支付相应的服务报酬。二审审理过程中,B公司自愿调整诉讼请求,仅要求黄某荣、A公司支付1490万元服务费,结合B公司的履约情况及对整个债务纠纷解决的贡献,上述报酬金额尚属合理,二审法院予以支持。
第三,关于A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连带付款责任。A公司虽非《咨询中介协议》的签约当事人,但其系H公司相关债务纠纷案件的主债务人,是案涉资产重组方案的实际获益人。黄某荣作为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委托B公司提供案涉融资服务,实际是为A公司的利益而实施的行为,故B公司要求A公司对黄某荣在本案中的付款义务承担连带责任,应予支持。

二审法院判决:一、维持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8)沪02民初1164号民事判决第二项;二、变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8)沪02民初1164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为黄某荣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B公司支付服务费1490万元。一审案件受理费186749.36元,由黄某荣、A公司共同负担93374.68元,由B公司负担93374.68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86749.36元,由黄某荣、A公司共同负担93374.68元,由B公司负担93374.68元。

【再审法院认为及判决】
本院认为:本案是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应当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零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围绕再审请求进行。根据各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本案再审争议焦点为:1.原审判决判令黄某荣向B公司支付服务报酬是否适当;2.原审判决判令A公司对黄某荣向B公司支付服务报酬义务承担连带责任是否适当。
关于原审判决判令黄某荣向B公司支付服务报酬是否适当的问题。本案中,B公司在签订案涉《咨询中介协议》之前,已委托I公司开展了一系列招商洽谈等工作,并向黄某荣推荐了C公司董事长王某群。2012年11月26日,黄某荣与B公司签订了案涉《咨询中介协议》,并约定了咨询中介费的支付标准和支付时间,而C公司与D公司、A公司、黄某荣系于2012年11月签订《财务顾问框架协议》及补充协议,之后,H公司与A公司、黄某荣、E公司等于2012年12月13日签订以资产重组方式解决A公司14亿元巨额债务的《调解协议》。原审法院据此认为,如此规模和复杂程度的资产重组方案,2012年11月26日时应已接近完成,如该重组方案与B公司提供的“投融资”服务无关,则黄某荣此时再与B公司签订案涉《咨询中介协议》显然不符合商业逻辑,并无不当。黄某荣作为一名理性的商人,应当预见到签订案涉《咨询中介协议》的后果,从其与B公司签订协议的时机分析,可以推定黄某荣对B公司工作予以认可并愿意支付相应的中介服务费,2015年10月29日、11月16日陆某林与黄某荣两次对话内容也证实了这一点。综上,原审判决综合考虑B公司已经提供了一定的中介服务,在资产重组方案近乎完成的情况下黄某荣愿意与B公司签订案涉《咨询中介协议》等情况,认定B公司有权依据案涉《咨询中介协议》要求黄某荣支付相应的1490万元服务报酬,并无不妥。
黄某荣主张案涉《咨询中介协议》约定的“投融资”服务仅指“引进投融资人”,并不包含内部资产重组,但从案涉《咨询中介协议》的签订背景看,黄某荣与B公司签订《咨询中介协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其本人及A公司等关联公司的巨额债务纠纷,而《咨询中介协议》所约定的“投融资”服务本身即包括多种方式,在黄某荣、A公司与C公司另行签有《财务顾问框架协议》《财务顾问补充协议》等协议的情况下,为避免B公司和C公司的服务内容出现重叠或冲突,黄某荣、A公司理应在相关协议中就上述两家公司的服务内容作出明确划分,但本案中并无任何证据证明该情况。黄某荣主张债务重组主要由C公司牵头完成,B公司、陆某林没有参加任何一次债务重组会议,没有提供任何书面融资方案,但根据案涉《咨询中介协议》的约定,“参与债务重组会议、制定融资方案”不是B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不能因此而否定B公司在重组前期所做的工作。黄某荣主张陆某林不是B公司的员工,但其自愿以陆某林提供前期服务为基础与B公司签订案涉《咨询中介协议》,足以证明黄某荣认可陆某林提供的前期服务由B公司予以承继,故陆某林是否为B公司员工不影响B公司依据《咨询中介协议》向黄某荣主张权利。黄某荣、A公司提出案涉《咨询中介协议》的签订目的仅是为了帮助陆某林报销个人费用,但其在一、二审中并未提出该主张,且无相应证据证明,故本院不予支持。黄某荣、A公司提交的证人华某的证言、餐饮费发票及相关短信聊天记录等不足以推翻原审认定的事实。综上,黄某荣关于原审判决认定黄某荣向B公司支付服务费的条件已成就错误的主张,不能成立。
(二)关于原审判决判令A公司对黄某荣向B公司支付服务报酬义务承担连带责任是否适当问题。连带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由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产生。由于连带责任对责任人苛以较为严格的共同责任,使得责任人处于较为不利地位,因此对连带责任的适用应当遵循严格的法定原则,即不能通过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方式任意将多人责任关系认定为连带责任,而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才能适用连带责任。本案中,首先,原审判决判令A公司对黄某荣向B公司支付服务报酬义务承担连带责任并无明确法律依据。其次,案涉《咨询中介协议》系黄某荣以其个人名义签署,A公司并非该协议的签约当事人,B公司也无充分证据证明黄某荣与其签订上述协议的行为系代表A公司而实施或A公司在该协议之外与其达成过为黄某荣的案涉债务承担付款责任的补充约定。虽然A公司客观上从案涉资产重组方案中获得了利益,但是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A公司不是合同相对人,不应承担该合同责任。因此,原审判决判令A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也缺乏当事人约定依据。最后,原审判决不应直接适用公平原则,行使自由裁量权判令A公司对黄某荣向B公司支付服务报酬义务承担连带责任。民事审判中,只有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个案正义,法院才可以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进行裁判。通常情况下,法院不能直接将“公平原则”这一法律基本原则作为裁判规则,否则就构成向一般条款逃逸,违背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本案原审判决以公平原则认定非合同当事人的实际受益人A公司对黄某荣的付款义务承担连带责任,既缺乏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又无视当事人在民商事活动中的预期,还容易开启自由裁量的滥用。综上,在既无法律规定也无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原审判决仅以黄某荣系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委托B公司提供案涉融资服务实际系为A公司的利益而实施为由,判令A公司对黄某荣支付服务报酬义务承担连带责任,确属不当,本院予以纠正。

综上所述,黄某荣、A公司的再审请求部分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20)沪民终308号民事判决、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8)沪02民初1164号民事判决;
二、黄某荣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向B国际有限公司支付服务费1490万元;
三、驳回B国际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案件受理费186749.36元,由黄某荣负担93374.68元,由B国际有限公司负担93374.68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86749.36元,由黄某荣负担93374.68元,由B国际有限公司负担93374.68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返回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