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03,婚外情与性权利与赔偿协议

 

裁判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裁判时间:2018年7月

案号:(2018)京0105民初60317号

 

【法院认为及判决】

本院认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行为成立与否应结合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予以评判,主张侵权行为成立一方应当就此承担举证责任。本案中,自陈某所述侵权行为有二方面:其一系龙某对陈某谩骂、殴打侵害其身体权、健康权;另一系龙某向陈某发送虚假离婚协议、离婚证的欺骗行为致使陈某受误导处分其性权利。但陈某并未提交有关龙某谩骂、殴打致其人身受伤的证据材料,且龙某对此予以否认,本院难以采信。关于欺骗误导一节,自双方所述可知陈某与龙某相识时已经知晓其婚姻状况,在此情况下双方仍旧发生性关系,此均发生于龙某发送离婚证等材料之前。由此可知,陈某处分己方性权利是在明确知晓龙某已婚身份情况下作出,并未因受欺骗而违背自身真实意愿。而后,陈某谈及与龙某对于婚姻的构建并不具备现实基础和条件,陈某对于龙某承诺之解除婚姻关系能否实现应有预期,对于双方不稳定关系存在之风险亦应有所判断。陈某以此认定龙某存在侵权行为并不成立。故此,陈某以侵权为由要求龙某承担赔礼道歉等责任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

 

关于赔偿协议,民事主体可以按照己方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陈某表述因龙某未能离婚,双方就此达成赔偿协议,龙某承诺给付赔偿款180万元,并据此提出诉求。经本院查明事实可知,在龙某已婚状态下,龙某与陈某发生性关系并短暂同居,双方的交往及对未来的构建均与龙某所处合法婚姻状态相悖。龙某与陈某以解除非法同居关系为目的而达成之赔偿协议不仅违背婚姻忠诚、诚信道德之个人评价准则,而且事关社会公共德行、公序良俗之社会评判标准。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对婚姻忠诚、对感情忠诚不仅仅是个人所负道德要求,而且是民事主体必须遵循的法定义务。为解除非法同居关系而达成之赔偿协议明显有悖于社会公德及公序良俗,亦有失诚实信用及道德准则,不能亦不应受法律保护。故此,陈某要求龙某支付欠付的补偿款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